根据《商标法》规定,商标注册遵循“申请在先”原则,只有成功注册的商标才能获得法律保护的专用权。如果商标被驳回且未通过复审或诉讼翻盘,企业理论上仍可继续使用该商标,但需注意以下风险: 如果驳回原因是“与已注册商标近似”,而企业继续使用该商标,可能被在先商标权人起诉侵权,面临赔偿、产品下架等后果。例如,早年“嘀嘀打车”因商标未注册被迫更名为“滴滴”,并支付高额赔偿。 若后续无法成功注册,长期使用的商标可能被他人抢注,导致前期宣传投入“为他人做嫁衣”。 许多电商平台(如天猫、京东)要求商家提供商标注册证;广告法也规定未注册商标不得标注®标志,宣传效果大打折扣。 面对商标驳回,企业并非只能“躺平”!建议分三步应对: 商标驳回后,企业可在15日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复审,提交使用证据、设计说明等材料,争取推翻原驳回决定。例如,某奶茶品牌因提供大量门店使用证据,最终复审成功。 若复审成功率低,可考虑修改商标(如调整图形、文字组合),避开与原驳回商标近似的部分,重新提交申请。 注册同类别的防御商标:比如注册繁体字、英文变体等近似商标,防止被抢注。 布局45类商标中的核心类别:如餐饮行业需注册第43类(餐饮服务)、第30类(食品)等。 如果企业决定继续使用被驳回的商标,务必做好以下准备: 全面排查侵权风险:委托专业机构查询商标是否与其他注册商标高度近似。 避免标注®标志:未注册成功的商标不可以使用®标志,否则涉嫌虚假宣传。 留存使用证据:保留产品包装、广告合同等证明商标使用时间的证据,为后续争议提供依据。 申请前做好“商标体检”:通过专业查询工具或代理机构,排查近似商标。 避免通用名称和禁用标志:避免使用通用名词可能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。 委托专业代理机构:熟悉审查标准的代理能帮助设计合规商标,提高通过率。 商标被驳回不是终点,而是品牌保护的新起点。企业需理性评估风险,及时采取复审、修改设计等补救措施,同时加强商标布局的全局思维。记住:市场未动,商标先行,提前规划才能让品牌走得更稳、更远!转发提醒身边创业者,别让商标问题毁了你的心血!关注我们,获取更多企业法律干货!一、商标被驳回≠彻底失败,但继续使用有风险
1. 法律上“裸奔”:不受保护,可能侵权他人
2. 品牌积累可能归零
3. 电商平台、广告投放受限
二、商标被驳回后的3步自救指南
1. 15天内申请复审,争取翻盘机会
2. 评估商标可注册性,必要时修改设计
3. 同步启动“B计划”:防御性布局
三、继续使用未注册商标的3大注意事项
四、长远之计:如何避免商标驳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