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8日,作家郑渊洁公开发布“告别书”称:“我每天依然写作,但写出的作品包括已经写出的长篇小说等永远不再发表,因为发表了将面对商标侵权而难以维权成功。”
无论维护版权还是维护商标权,都是公民的合法权利。维护知识产权也需有道,防止扩大化。有个细节是,郑渊洁称,2023年2月20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他对“苏州市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”未经他授权注册的第39662148号舒克商标的无效宣告申请,理由之一竟然是苏州市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有“德国血统”。由此,郑渊洁认为,这次驳回让他对商标维权丧失了信心,“在商标领域面对侵权看不到维权成功的曙光”。这个“插曲”,耐人寻味。具体情况如何,尚需深入了解,但不难判断,要有法治信仰,也要相信法律公正。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,这更是全社会共识。具体到郑渊洁一事,如何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,如何减少维权成本,如何更好激发创新精神,值得全社会深思。
近年来,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,对此大家都不会否认。无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,保护力度不断增强,还是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造更加有力,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,人们有目共睹。可以预料,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将更有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