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"辣条一哥"卫龙在秘鲁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——经过两年拉锯战,终于让抢注"卫龙"商标的投机者竹篮打水一场空。这场胜利不仅保住了年销60亿的辣条帝国出海之路,更给所有准备闯荡海外的中国企业敲响警钟:你的商标,可能正在被外国人"偷家"!
一包辣条引发的跨国战争
2022年,卫龙准备大举进军海外市场时,突然发现秘鲁早已有人注册了"卫龙"商标。这种"商标劫持"绝非个案:老干妈在加拿大、青岛啤酒在美国、同仁堂在日本都曾遭遇类似套路。就像品牌侦探所描述的:"这些抢注者就像守株待兔的猎人,专门盯着中国爆款品牌在海外落地的空窗期。"
卫龙联合小熊电器等8家企业组成"反抢注联盟",耗时两年收集证据,最终靠三个杀手锏翻盘:
1️⃣ 证明自己在秘鲁已有实际销售(跨境电商记录成关键证据)
2️⃣ 揭露对方注册后从未使用(典型的商标囤积行为)
3️⃣ 出示全球广告投放记录(包括赞助的海外短剧《禁忌之恋》)
海外防抢注生存指南
提前卡位:像下围棋一样布局商标
✔️重点市场(欧美、东南亚等)提前3年注册
✔️不仅要注册中文商标,更要抢注英文/当地语言版本
✔️连包装设计也申请专利(某奶茶品牌因杯套设计被仿冒损失千万)
监控预警:给商标装上"雷达"
• 定期扫描全球商标公告(有企业靠这个发现30起抢注)
• 关注跨境电商平台(不少抢注者会先上架"山寨产品"试水)
反击策略:遭遇抢注的3条生路
🚀法律途径:像卫龙这样提起无效诉讼(成功率约65%)
🚀商业谈判:赎回商标(平均花费是注册费的50-100倍)
🚀曲线救国:注册新商标+标注"正品防伪码"(某家电品牌被迫改用"XX国际版")
血泪教训:这些坑千万别踩
× 只注册中文商标(NewBalance因没注册"新百伦"赔了500万)
× 忽略产品小类目(某手机品牌因未注册"充电器"类目被抢注)
× 用老板名字当商标(容易被个人抢注者钻法律空子)
如今卫龙已成立海外作战中心,其全球品牌总监透露:"我们现在是产品未动,商标先行,连火星殖民计划都要提前注册商标。"这句玩笑背后,正是中国品牌用真金白银买来的出海智慧。
(小贴士:通过马德里体系注册,能同时覆盖122个国家,费用比单国注册节省60%)